4月28日晚,“SINH學術云聚會” 又迎來一位重磅嘉賓,藥物化學家、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應邀做客,與營養與健康所PI、博士后、研究生等分享做科研道德與學風建設的表率,促進科技創新健康發展。黨委書記、副所長瞿榮輝主持報告會,學術副所長陳雁、副所長胡國宏及師生員工近200人線上參會。
陳凱先院士首先以新藥創制為例,援引生命科學發展總體趨勢及當前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前沿和研發熱點,結合從個性化藥物到精準醫學、生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癌癥免疫療法、CAR-T 細胞治療技術等新趨勢,介紹了我國在新藥研發方面的快速發展,中國醫藥創新在研發管線和上市新藥的數量指標上已經位居全球“第二梯隊”前列。當前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好引領國家科技創新的戰略科技力量,實現藥物創新跨越發展,中科院人責無旁貸。
陳凱先院士圍繞“做誠信、嚴謹、有責任意識的科技工作者,當好受人尊敬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這一命題,從科學精神及其在中國的傳播,科研不端行為的界定、科研倫理與規范,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等方面,結合大量中外案例,旁征博引,闡述了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的極端重要性。陳凱先院士回顧了近年來國家出臺的相關文件,如《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 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科學界也發出了《弘揚科學家精神 樹立良好作風學風倡議書》等,共同向科研不端的行為及背后的成因宣戰。他勉勵和要求研究所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從傳承科學院、研究所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做起,從對自身嚴格要求做起,以學風保障攀登科技高峰,當好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從0到1突破的領頭羊和解決國家重大急難任務的戰略突擊力量,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促進科技創新健康發展。
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陳凱先院士娓娓道來,結合中外案例,闡述深入淺出,為研究所廣大科技人員上了重要的一課。他突出強調了當前新藥研究與從零到一的基礎研究銜接,闡明機理機制和發現新的藥物靶點的重要性,這才是我國藥物創制從國際跟跑到并行再到實現引領的破解之道。
楊黃恬研究員:傍晚聽了陳凱先院士題為“做科研道德與學風建設的表率 促進科技創新健康發展”的報告,受益匪淺。陳凱先院士以新藥研發為例,用大量翔實的國內外新藥研發比較數據展示了我國近年在1類創新藥研發方面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指出了“First in Class”原始創新的短板。如何發揮研究所和各團隊的優勢,針對國家人口健康和重大疾病的需求,堅持發展特色研究,在“從0到1”的突破中有所作為,當好受人尊敬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我們的畢生課題。非常感謝陳凱先院士對科學精神、科學道德與學風的系統闡述。作為研究組組長,樹立良好科研道德和嚴謹學風不僅是我們攀登科學高峰的保障,也是培養優秀年輕研究人員和研究生所需的表率。
王躍祥研究員:陳凱先院士的報告以生物醫藥為例詳細闡述了如何當好我國科技創新的戰略科技力量,如何當好科研道德和學風建設的表率。陳院士用數據和實例展示了我國藥物研發從早期落后到進入跨越創新新階段,First-in-class新藥研制已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報告也為我們如何成為令人尊敬的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們所正在謀深謀實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和重大改革舉措,陳院士的報告使我們所轉型快速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于建榮研究館員:在近2個小時的報告和交流中,陳凱先院士從生命科學發展總體趨勢、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前沿和研發熱點,以及我國藥物研究和產業發展進入創新跨越新階段的介紹,引出了今天的主題——科研道德和學風建設。他用翔實的數據和豐富的案例,從國外到國內,從時間的縱軸,不同的視角,詮釋了科研道德和學風問題,什么是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何謂科研規范和科學倫理、科研不端/不當行為等。在新時代,面臨新的使命當好引領國家科技創新的戰略力量,應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促進科技創新健康發展。1小時40多分鐘的報告和互動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陳老師戰略科學家的風范,數據的“大”和案例的“實”,他娓娓道來,從中體會到了他的科學家精神和科研誠信。這對我們尤其是科技情報工作者和生命健康科技智庫的建設者們都有很好的啟迪和科學的指導。
張馨輝(研究生):今天參加了陳凱先院士的學術講座,疫情期間隔離在宿舍也能夠有向院士學習的機會。陳院士以風趣幽默的方式向我們介紹了Car-T細胞治療技術,作為一種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有著非常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近幾年通過優化改良在臨床腫瘤治療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能夠精準、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愈癌癥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方法,但也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難。道阻且艱,正是我們青年人發光發熱的關鍵時刻!
陶啟昕(研究生):陳凱先老師為我們明確了新時代醫藥創新發展的新使命,讓我們了解到我國現在處于走向強國的崛起階段,也指出了我國現在藥物研究的不足之處。同時陳老師也為我們明確了科研道德與學風的概念,讓我們了解到 “四條信條”和“三老四嚴”的我國傳統道德誠信和科學精神,我們作為當代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生,要做到以篤信誠實的原則從事科學研究,誠信科研,尊重他人科研成果,通過這場報告我受益匪淺。
楊佳欣(研究生):陳凱先院士為我們做了“做科研道德與學風建設的表率,促進科研創新健康發展”主題報告,令我們受益匪淺。報告首先為我們介紹了當前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前沿和研發熱點,以及當前中國創新藥物研發現狀,指明了我國的藥物研究和產業發展也正在進入創新跨越新階段,是進步也還需再進一步,尤其在藥物作用新靶點、新機制的原始創新方面。然后就“科研道德和學風建設”對我們進行了教育,在我們自己的科研生涯中要謙虛,要尊重優先權,要營造一個追求真理的文化氛圍。